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根据《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通知精神,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已启动,为做好申报工作,现将我校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介绍(以下项目,凡符合条件者可同时申报。)
1、 面上资助
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为5万元。
申报对象及条件:
进站18个月内的在站博士后(在国家博士后系统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当日不超过18个月),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申请项目为本人承担,涉密项目不允许申报;入选国家各类博士后国(境)外派出项目的人员(学术交流项目除外),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须经学校出具证明后方可申请;与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培养的博士后,通过工作站进行申报;与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招收培养的博士后,通过我校申报。
2、 特别资助
特别资助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2025年资助约1200人,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万元,社会科学15万元。
申报对象及条件:
进站满4个月的在站博士后(计算方式为动态计算,即进站之日到申请书首次提交当日满4个月),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资助一次;本站内已获得特别资助(包括原站前、站中)、博士后基金联合资助(特别资助)以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人员不可申请;入选国家各类博士后国(境)外派出项目的人员(学术交流项目除外),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须经学校出具证明后方可申请。各单位按照在站人数的1/20择优推荐。
3、 联合资助(特别资助)(新):
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围绕煤炭能源行业重大战略、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由中国煤科投入经费,资助相关学科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为煤炭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培养煤炭能源领域优秀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2025年计划资助56人,资助标准为18万元。
申报对象及条件:
在站或拟进站的全职博士后,申请项目须为非涉密项目且为以下研究方向:采矿新技术与理论、煤矿安全技术与理论、矿山智能化技术与理论、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数字岩石力学、地质保障与水害防治、先进煤机装备与制造、深地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智能检测、煤炭行业人工智能模型与技术、煤炭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技术、固态燃料电池理论与技术。
4、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版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资助领域为自然科学。专著编入《博士后文库》,有独立书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25年资助约24部专著,资助标准为每部专著平均10万元。
申报对象及条件:
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者优先;申请人为所投专著唯一作者;专著所属学科领域为自然科学,字数不少于15万字;仅限学术专著,不含译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工具书等;在专著书稿完成后方可申请。
二、申报程序
1、申请人仔细阅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5年度),详细了解各项资助的申请条件、材料要求以及评审指标等。
2、以上资助均为线上申报,申请人登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在线生成申请书,上传证明材料并提交。
三、时间安排
时间 节点 批次 |
网上申报 开始 |
博士后 申报截止 |
流动站 审核截止 |
设站单位审核截止 |
评审截止 |
公示 |
第77批 面上资助 |
3月1日 |
3月31日 |
4月3日 |
4月7日 |
6月上旬 |
6月中旬 |
第18批 特别资助 |
3月1日 |
3月31日 |
4月7日 |
4月10日 |
6月中旬 |
6月下旬 |
联合资助 |
3月1日 |
3月31日 |
4月7日 |
4月10日 |
6月下旬 |
7月上旬 |
优秀学术 专著出版资助 |
4月1日 |
5月31日 |
-- |
-- |
7月上旬 |
9月上旬 |
四、注意事项
1、申请书填写完成后,请先由合作导师审核,再进行线上提交。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请联系所在流动站申请驳回;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请联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申请驳回。
2、面上资助申请书中:“二、 项目信息”中(“研究基础”除外)不得涉及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明显泄露申请人身份信息的内容以及评审专家判定其他属于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形,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0分。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申请书中“一、个人信息”的“2.科研成果和奖励”,中国煤科联合资助中“二、学术及科研情况”的“(二)科研成果和奖励”,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5项。
3、申请书中的“一级学科”是指申报项目所属的学科,可以和进站时的学科不一致。
4、与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请从工作站提交基金申请;与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请从我校提交基金申请。
5、拟申报人员,请加入申报交流QQ群(面上资助:1022927919、特别资助:754448497、联合资助:141988846、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783885282),其它未尽事宜请查阅《202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指南》。
请各位申报人和流动站按照学校要求的时间节点提交材料,逾期恕不受理。
凡符合申报条件的我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均须参加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烦请各流动站负责老师及时通知本流动站相关博士后人员,积极做好基金申报工作。
特此通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杜老师、苗老师
联系电话:83590389、83590280
人力资源部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2025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