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博士后相关文件要求,经个人申请、合作导师推荐、流动站和拟聘单位同意、组织审查、学校审批,确定以下人员为拟入站师资博士后,现将基本情况公示如下:
一、拟入站博士后
陈悦,1995年5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拟聘单位为数学学院,拟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王雪松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该研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等上发表和录用SCI论文6篇,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3项(省级1项、校级重点1项、校级一般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李遣,1997年05月出生,本科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基础扎实,拟于2025年6月毕业。拟聘单位为数学学院,拟入数学流动站,合作导师田守富教授。博士期间学术成果如下:在顶级权威期刊Phys. D等上通讯或一作发表和投稿SCI论文5篇(其中发表1篇,投稿4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等共5项。
贺春林,1994年3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拟聘单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拟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周勇教授。博士期间学术成果摘要如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包括IEEE TEVC、ESWA、和IEEE TST等国际期刊论文4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项;江苏省研究生“互联网+”与智能农业学术创新论坛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昂贵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代理辅助进化方法,针对具有间断PF的昂贵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双种群协同代理辅助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和间断型变量引导的代理辅助多目标进化算法,解决间断PF优化难题,突破间断区域优化瓶颈。针对具有更为复杂PF昂贵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问题特殊点引导的代理辅助多目标进化算法,提出置信区间拐点开发与区间优化间断探索双策略,结合参考向量动态调节机制,深度挖掘PF特殊结构信息以优化搜索方向。同时,提出偏好点自适应的代理辅助异质多目标进化算法,解决了异质目标评估成本差异与不规则PF共同导致的搜索偏差问题。
刘金浩,1995年6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拟聘单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拟入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杨春雨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IEEE TAC、IEEE TIE、IEEE RAL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曾获第六届IEEE电力电子与电机驱动预测控制专题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第二十五届IEEE工业技术国际会议“最佳理论论文奖”、东南大学“三好研究生”等荣誉。博士阶段主要从事主动抗扰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针对线性受扰系统的参考信号跟踪、干扰抑制及约束处理问题,结合输出调节理论与主动抗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针对系统状态与外源信号均未知的线性受扰系统,考虑受状态约束与控制输入约束的输出调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出反馈的主动抗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转速调节、干扰抑制与过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源信号预见的主动抗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针对机械臂在动态环境中的避障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控制障碍函数与主动抗扰模型预测控制的灵活主动安全控制框架。
韩正伟,1993年10月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拟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拟入矿业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桂夏辉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JCR1区2篇;申请发明专利4件,授权2件;以学生负责人身份主持横向课题7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1项、军工项目1项。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围绕锂、铷、铯等稀有金属的选富集矿、湿法冶金提取和尾渣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针对云母的晶体结构和铷的晶格占位特点,实现了强化酸浸云母高效率提铷,阐明了硫酸浸出云母提铷的浸出机制并构建其结构破坏模型,开发了离子交换协同氧化作用强化酸浸含铷云母提铷工艺,揭示了离子交换协同氧化作用强化酸浸的内在机制,解析了黑云母晶体结构与铷溶出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为载铷云母中铷资源提取与利用提供一种低浸出成本、高资源利用率的提铷方法,丰富了现有铷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对含铷云母的酸性浸出技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成文,1994年7月20日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拟入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桂夏辉。博士期间成果摘要如下: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6篇;以学生第一作者申请专利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面上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等多项项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业固废高值化利用,硅酸盐矿物材料,矿物界面化学和矿物浮选。博士期间围绕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提出了通过联合工艺提纯煤矸石中的高岭土,实现了煤矸石无害化处理;以提纯的高岭土为原料,借鉴选矿药剂设计原理与三相界面调控技术,实现了注凝工艺与先进药剂制度的有机融合,发展了多孔陶瓷制备的泡沫原位固化理论;基于高岭土高温成相机制及晶体生长规律,通过烧结固化和晶格修饰制备了高强度莫来石多孔陶瓷。
注:请公示人员近期完成体检和心理测试。
二、公示
公示期限:2025年4月30日——2025年5月7日。
反映意见的方式:在公示期内,可向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地址:南湖校区行政办公楼A205室,电子邮箱kdbsh@cumt.edu.cn,电话:83590389)反映对公示对象的意见。
中国矿业大学人力资源部
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