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博士后相关文件要求,经个人申请、合作导师推荐、流动站和拟聘单位同意、组织审查、学校审批,确定以下人员为拟入站博士后,现将基本情况公示如下:
一、拟入站博士后
熊路长,男,1994年9月1日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21-2022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西班牙博士联合培养),拟聘单位矿业工程学院,拟入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王亮教授。博士围绕填埋灰基碱激发复合水泥材料的研发及其矿井功能性应用开展研究,研发了新型填埋灰基碱激发复合水泥材料(LAC),提出了“一预三效”的填埋灰活性提升工艺,揭示了LAC材料的水化机理,提出了LACF材料自接顶式采煤工作面端头封堵技术。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SCI源期刊4篇,中文核心2篇);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项目2项、校企联合项目3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5项;获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R7)、2022年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R4)、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R8)、2017~2021学年度连续获得博士一等奖学金。
梁伟,1995年5月16日出生,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拟聘单位为安全工程学院,拟入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王和堂教授。博士期间学术成果摘要如下:围绕多孔介质气-水两相流和煤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单井合采展开了一系列工作,系统研究了气-水界面在粗糙裂隙中的微观运移特征,发现了粗糙裂隙中滞留水现象并揭示了其发生机理,构建了考虑滞留水和裂隙粗糙特征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模型,拓展了煤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三气合采产量和层间干扰预测模型,揭示了三气合采过程中层间干扰的本质并给出了施工建议。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
Sehreish Abrar,女,1992年5月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拟聘单位为材料与物理学院,拟入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程延海教授。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如下:一些高熵稀土二硅酸盐/单硅酸盐,以保护下面的SiC衬底,并保护它们免受CMAS耐腐蚀性和水蒸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这些制造的高熵材料作为涂层材料用作热/环境屏障涂层有显着改进。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Surface &Coat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篇。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户书达,1995年3月1日出生,本科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硕博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拟聘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拟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桑树勋教授。博士期间学术成果摘要如下:在Powder Technology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粉尘主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以及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研项目、陕煤集团重大项目课题等横向项目。
注:请公示人员近期完成体检和心理测试。
二、公示
公示期限:2023年12月07日——2023年12月11日。
反映意见的方式:在公示期内,可向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地址:南湖校区行政办公楼A205室,电子邮箱kdbsh@cumt.edu.cn,电话:83590200)反映对公示对象的意见。
中国矿业大学人力资源部
2023年12月07日